一、企業基本情況
貴州省貴福菌業發展有限公司始建于2017年2月,是一家集食用菌研發、生產、深加工和貿易于一體的現代化高科技農業企業。公司地處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飛鳳產業園內,占地面積186畝,日生產食用菌(鹿茸菇、羊肚菌、油茶菇、秀珍菇等20余種)菌棒30萬棒,年產1億多棒。形成了以鹿茸菇、羊肚菌、油茶菇、香菇、木耳等為主的食用菌智能工廠化發展格局。
公司技術和研發實力雄厚,已申請國家專利51項,其中:授權10項。成立有“貴州科學院貴福食用菌研究院”、“貴州省貴福食用菌培訓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公司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00多人,其中:微生物制(接)種32 人、食用菌栽培168人、機電設備制造38人。公司還與浙江大學、江南大學、國家食用菌品種改良中心福建基地、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農科院、福建省食用菌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學生命工程學院、貴州省科學院、貴州大學等教學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貴州省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公司建立了試驗基地。
公司自成立以來,獲得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行業界的一致好評,同時獲得諸多榮譽。公司于2017年12月,獲“貴州省科技型企業”;2018年2月,榮獲“銅仁市2017年全市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同月被評為貴州省食品協會“副會長單位”;2019年3月,獲得“全國百佳質量誠信標桿企業”、“全國產品和服務質量誠信示范企業”、“全國食用菌行業質量領先企業”、“全國質量檢驗穩定合格產品”等殊榮;2019年11月,在銅仁民營企業“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中獲得“觀摩項目”,同年12月,公司在同行業中率先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ISO9001”認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HACCP”認證。
二、產業現狀與規劃
我公司響應國家號召,采用先進技術,拓寬食用菌產業發展范圍,延伸產業鏈,積極參與市場競爭,通過與其他產業的交叉滲透融合,已初步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逐步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公司規劃:貴福食用菌產業園總建筑面積9.6萬㎡,已投入2.8億元,已建成菌種研發與擴繁中心、菌棒生產車間、養菌車間、智能化工廠出菇車間一期、出菇示范園、深加工車間、研發檢驗中心等5萬㎡。預計在未來3年內完成整個產業園建設,累計投資將達5億元,年產值可達5億元,年利潤1億元以上,年稅收3000萬元以上。公司建設、規劃的食用菌產業主要功能板塊如下:
(一)食用菌精深加工
1.根據農銀企產業共同體創新試點項目成立SPV公司,進行食用菌精深加工。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關于“鼓勵工商資本到農村投資適合產業化、規模化經營的農業項目,提供區域性、系統性解決方案,與當地農戶形成互惠共贏的產業共同體”和《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關于“積極穩妥推廣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等重要精神,根據貴州省農業農村廳主持的貴州省農銀企產業共同體創新試點項目文件的精神,我司與貴陽農投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合資1.9億元成立SPV公司(貴州省久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利用食用菌及殘次菇、廢棄料等開發提取食用菌多糖、多肽等,延伸產品鏈,拓展產業鏈,提高食用菌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能力。該項目從2019年4月開始啟動,現已投入1500余萬元,完成研發檢驗中心大樓主體建設及精深加工車間基礎建設,預計2021年10月底完成所有項目建設并開始試運行。為此,公司與浙江大學共建技術團隊,引進浙江大學先進技術,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提高食用菌提取純度,將食用菌中富含提高人體免疫系統、抗癌元素提純出來,最終制成調味品、保健品、藥品,達到服務人民大眾,提高國民身體素質的目的。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貴州省內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食用菌智能化精深加工工廠,每年從食用菌中分離、提取食用菌多糖、多肽,制成多肽味素調味品300噸以上、生產菇醬500萬罐,年產值達2億元,年稅收近1000萬元。
2.食用菌即時食品生產線。我國利用大型真菌類加工的藥品、保健食品、化妝美容產品、調味品、即食產品市場潛力巨大,我司積極響應市場需求,于2019年建立了食用菌即食食品生產線,年生產能力500萬罐,年產值3500萬元。
(二)菌種研發及育種中心
我公司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市場為導向,圍繞適合貴州地理、氣候及農業生產基礎條件,通過品種改良和新品種開發、推廣應用先進實用技術和農業高新技術,開發珍稀食用菌菌種,優化菌品結構,保障發展優勢,提高食用菌產出率,提升食用菌品質,降低生產成本。目前已研發出適合貴州的食用菌品種20余個,其中珍稀食用菌品種8個;已建設食用菌菌種及液體菌種車間2500㎡,可滿足日產30萬菌棒的生產需求。
1.智能化溫控養菌車間。為了滿足公司全年生產出菇的需要,公司建成了近******㎡的智能化溫控養菌車間,制定了規范的養菌程序和操作細則,年養菌量可達3000多萬棒。
2.菌棒生產線。公司建有拌料車間,菌袋自動化生產車間、滅菌車間、預冷車間、強冷車間、無菌接種車間、養菌車間2萬余㎡,日生產能力30萬棒。公司計劃3年內引進國內外菌棒生產各環節前沿智能化、自動化生產設備,以提高生產效率,擴大生產規模,提升菌棒品質,降低生產成本。
3.試驗出菇房。為發展食用菌多樣化,公司于2019年上半年建立9個試驗出菇房,引進國內外優良食用菌品種進行本地馴化。一是根據在不同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線調節下的出菇情況,總結出最適宜的育蕾,生長所需的溫光水汽,提高有機轉化率,達到品質最優,產量最大化。二是選擇適宜貴州氣候、土壤條件的食、藥用菌菌種,助力貴州省食用菌產業發展。
(二)食用菌智能工廠化生產中心、資源化綜合利用及林下栽培產業化基地
1.食用菌智能工廠化生產中心。公司已投入資金6000余萬元,建成******㎡智能工廠化出菇房,可實現全年不間斷生產,保障市場全年供應。目前主要進行鹿茸菇工廠化生產,可日產6萬棒鹿茸菇,年產2000多萬棒,年產值可達1.2億元。2021年,計劃新建8000㎡二期智能工廠化出菇車間,建成后將實現日產10萬棒鹿茸菇,鮮菇年產量可達1.46萬噸,年產值可達2.8億元。屆時公司將成為西南最大鹿茸菇智能工廠化生產基地。
公司目前已建設冷鏈庫8700㎡,烘烤車間3000㎡。按照公司計劃,未來3年內我公司冷鏈庫建設規模將達到******㎡。解決產業園冷鏈需求外,可滿足玉屏縣食用菌產業產品冷鏈需求。
2.廢菌棒資源綜合利用。公司目前食用菌栽培以鹿茸菇工廠化生產為主,年產出廢菌棒約4萬噸,廢菌棒綜合利用是公司形成生態農業、閉路循環的重要環節。公司廢菌棒綜合利用方式主要是生產有機肥。依托貴州省貴福生態肥業有限公司肥料生產廠進行集中處理,經過破袋(袋子集中回收送塑料處理廠綜合利用)→爆氣發酵→堆垛后熟→數次翻堆成為合格的優質生物有機肥。
3.鹿茸菇林下栽培產業化基地。工廠化頭茬出菇后的菌棒中仍有大量營養物質,適宜條件下可進行二次或多次出菇。工廠化出菇后菌棒,脫袋覆土至林下自然出菇(袋子集中回收送塑料處理廠綜合利用),出菇完成后,菌包直接在土里轉化為有機肥,供林木或果樹吸收利用。經過初步數據統計,該菌棒在林下覆土情況下,可繼續出菇1-2茬,單棒平均產量180g以上。目前在玉屏縣林下和果園套種1300畝,預計產值可達6500萬元,帶動農戶145戶投入生產就業。2021年,計劃推廣林下和果園套種一萬畝,全縣產值超億元。林下和果園出菇,菇的品質、口感明顯改善,非常接近野生鹿茸菇品質,市場前景大好。此舉即幫扶了貧困人群,又協助當地搞活了經濟建設,同時優化土壤,造福后代。
(四)食用菌檢驗檢測中心
公司計劃建設高標準的食用菌檢驗檢測中心,完善相關檢驗檢測設備,規范各區域的功能布局,開展食用菌全產業鏈主要指標檢驗檢測服務。包括:菌種顯微觀察、產品成分檢測、生產環境雜菌檢測,菌種活力檢測,微生物群落生長檢測,相關原材料水分、碳氮檢測,水質檢測,食用菌深加工產品多糖檢測等多項檢測功能。同時具備為食用菌行業提供研發、生產檢驗檢測服務的能力。
(五)食用菌技術培訓中心
公司堅持發展職業教育,切實提高再就業培訓人員。食用菌技術培訓中心建成后,主要針對當地農民、食用菌愛好者,食用菌行業技術及管理人員展開匹配性培訓工作,培養出優秀的食用菌產業技術人員、食用菌產業新型技術農民及食用菌產業經理人,滿足食用菌行業人才需求。
(六)食用菌科普、農旅觀光園
目前以食用菌主題,集聚科普與觀光的產業特色園較少,公司計劃以食用菌為主題規劃設計科普、農旅觀光園,將科學技術普及、農業旅游和食用菌生產有機融合。一是在園區布置食用菌科普館和食用菌栽培體驗車間,讓參觀群眾獲取食用菌知識和食用菌種植體驗;二是通過全程觀光,展現食用菌智能工廠化栽培全過程,提升廣大群眾對食用菌的高度認同,使食用菌生產技術獲得進一步傳播,從而帶動企業的成長發展及地方食用菌產業發展。三是建設集觀光、旅游、科普為一體的“菌博館”,展示菌類科技、菌類標本、菌類科普等內容,使顧客對菌文化進行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