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金源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工業園區;占地 300畝;注冊資本 1.5億元;擁有在職員工 180人,是一家集直流礦熱爐裝備研發、鐵合金生產、經貿于一體的鐵合金聯合企業,公司下轄貴州金源投資有限公司、貴州金潤能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貴州興金達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三家全資子公司。一個博士科研實驗室--貴州鼎研礦熱直流爐成套設備研究院(籌)。
公司于 2015 年 9月獲經貴州省環保廳審批年產 60 萬噸鐵合金產能指標,在安龍縣投資建設“年產 60 萬噸鐵合金項目”,項目總投資約30 億元人民幣,占地 300 畝。該項目 2016 年被貴州省納入省“百企改造”工程,2017 年被貴州省納入省級“重點項目”。截止2020年底公司已累計完成投資 6.5 億元。
建成一期第一臺30MW直流礦熱爐,于2017年10月19日點火調試生產,2019年初調試結束正式投產至今,用電5.8億度,生產硅錳合金16萬噸,產值達12億元。目前一期第二臺45MW直流礦熱爐已建成,計劃7月下旬點火試生產,年產硅錳合金總量可達15萬噸;2022年初開工建設二期四臺50MW直流礦熱爐。項目全部建設完成后,預計年產值達42億元,用電24億度,綜合稅收1.85億元。
公司擁有專利技術20多項,其中自主研發的“大功率多回路直流礦熱爐成套技術”,為世界首創。其技術核心是“無電抗、無渦流、無集膚效應、高自然功率因數、無噪音”。直流礦熱爐技術不僅提高了鐵合金產品的質量和產能,同時可使鐵合金生產電耗下降20%,達到了節能、環保、高利用率的綜合效益。在滿負荷生產的情況下,自然功率因數達0.93,較傳統技術提高0.28,國家對硅錳合金FeMn68Si18的生產電耗規定為4200kwh/t以下,使用直流礦熱爐生產電耗小于3200kwh/t(入爐Mn31),每生產一噸鐵合金減少電耗約20%;降低成本350元/噸以上;99%的粉塵實現回收,回收率提高約5%。60萬噸產能全部達產后,每年可節約用電約5億度。項目從開始規劃和設計就將大數據和智能制造融入整個生產流程。送料、配料、配電全部采用自動化控制系統,并全程使用計算機進行數據分析和采集,對原料配比進行優化,每班人數較傳統工藝減少40人,減少50%,減少生產成本約100元/噸。該技術的研發和成功應用是鐵合金行業里面的一大重要創舉和革新,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對我國鐵合金行業生產技術的發展是一個強有力的推動和革命。自主知識產權直流礦熱爐技術,將鐵合金礦熱爐由“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這將徹底改變鐵合金行業“高能耗、高污染”的不良形象。
公司全資子公司貴州金潤能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浙江中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浙江大學、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等科研機構,聯合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擬在安龍工業區距離金潤公司半徑10公里范圍內,利用萬畝茶山投資建設茶光互補項目,電力自發自用;為企業降本增效、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提供能源支撐,有力促進了生態環境改善。在工業領域實行綠色制造,提升節能標準,通過推廣應用綠色低碳節能技術,切實推進節能減排降碳行動。
公司于2020年初啟動上市準備工作,成立了以董事長易江萍任組長的上市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公司重組股改上市工作。聘請了中原證券、國融證券、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天冊律師事務所等多家專業的中介機構開展盡職調查和進行重組改制的輔導。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公司已于2020年11月完成股份制改造。經華創證券推薦,公司于2021年5月31日在貴州股權交易中心交易版精選層順利掛牌。公司目前已申請納入黔西南州、貴州省上市企業后備資源庫,成為州級、省級培育企業。公司將以“合法合規、效率效益”為宗旨,力爭三年內在深交所IPO創業板掛牌交易。
公司將堅持創新促發展的理念,以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功率多回路直流礦熱爐”技術為核心,錳系產品深加工為主業,不斷提高硅錳合金產量,推動貴州錳系產業的發展,全力打造全國錳業領先企業和世界錳業品牌。
-
¥3-6千/月
徐興林 HR
-
¥3-5千/月
徐興林 HR
-
¥2.5-3.5千/月
徐興林 HR
-
¥2.5-3.5千/月
徐興林 HR
-
¥5-6千/月
徐興林 HR
- 所在地區: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
- 地址:安龍縣錢相街道辦事處馬家灣組